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非遗保护 >> 政策理论
民间工艺师是文化的创造者
发布:admin 来源:1 时间:2015-10-20 点击:5787

        从期以来,我们看一个人有没有文化,其标准一般是看他有多高学历,或者看他识多少字和懂得多少由文字形式演变出来一门或几门知识。自从接触非物文化遗产工作,认识了一些民间工艺师后,才发现文化不仅仅是学历、文字及其演变出来的知识,还有非文字文化方式的存在,即民间口传身授所创造的文化,它们与文字一样,也是维护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的重要內容。

        在评价民间工艺师作品时,我们常听到有人先是夸奖民间工艺师心灵手巧、工艺精湛,我们应该如何关注他们,重视他们。然后会提出一些问题,有的人说:“现在的民间工艺师大多学历太低,缺乏文化內涵……应该不断创造条件,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 其作品质量才能提高。”乍一听,似乎也对。但仔细想想,心里就不是个滋味了。民间工艺师散见于民间,有的在城镇,有的在边远山区,有的已上年纪,个体情况千差万别,怎么去提高他们的学历和文化水平?事实上,民间工艺师之所以成为民间工艺师,重要的-个原因,就是他们中大多数人从小没有读书,或没有条件读书,为了生计,才有从小时候就学一门技术的时间,才成为了工艺师。倘若他们从小读书,大学毕业后还可能回到村里学-门什么工艺吗?

        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度,必然会有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必然拥有大量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创造者。我国有五千年文明史,是世界上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丰富的国家之一。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创造者存在于民间,存在于广大普通老百姓中。因此,这些文化遗产的创造者的生存方式和文化意念与我们过去所认识的不同。他们无须上过大学甚至中学,有的还是文盲。从亊民间工艺创作和制作人数最多的就是雕塑、编织、刺绣和剪纸,几乎每个省、市、县都有。现在所命名的工艺师大多在县、乡、村里,如果从学历和识的文字来看,他们属于没有多高文化,有的还不识字。可他创造的文化意蕴却十分令人赞叹。从这个意义上说,民间工艺师是文化创造者,也是文化的拥有者。

        以玉溪市红塔区获工艺师称号的刘国斌、冯光祥、王文襄、罗永林、陈宝贵和施桂凤等人为例,他们的文化都不高,除王文襄高中毕业外,其他都只是小学或初中毕业。可是,他们创造的工艺作品水平之高,不仅让大众喜爱,也让知识界和专家赞叹。例如大营街的工艺师陈宝贵,虽然只是初中毕业,可他颇具文化眼光,长期创办乡镇企业,具有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精神和创新能力。企业兴旺、业绩显著,曾荣获市、区级包括“科技奖” 在内的多项奖励,成为玉溪市红塔区知名企业家。尽管办企业很岀色,可他最钟爱的还是雕刻艺术,并有较深的研究和十分精湛的技术。在办企业打下了经济基础后,他办起了一个“玉溪市陈氏浮雕会馆”, 并担任馆长。其雕塑作品众多,重要的有大型雕塑《鼎盛千秋》,高22.47米,造型独特、气势恢宏,具有太平盛世恒久的寓意;大型实木浮雕《端午汇溪图》,高2.9米,长18米,雕刻形态各异的人物345人,动物144个,畜力车5辆,表现当地古代的端午民俗;浮雕作品《汇溪风俗图》近百幅,分建筑、田园、生产、生活、集贸、手工、制窑等六个系列,人物众多,内容丰富,表现的是当地古代的生产生活众生像。其工艺考究、制作精良、线条流畅、具有较高的审美情趣。2007年4月,北京的专家学者张永祥一行对其作品进行了研讨,当问他毕业于哪个学校时,他笑了笑,回答了自己的真实学历,对方十分诧异,愣了一下后,伸出拇指揺晃了许久。

        如北城街道的刘国斌,他虽然只是初中毕业,却对木雕艺术有相当高的理解,他曾对明、清木雕的特点说得头头是道,对当今中国的木雕艺术现状也有自己的看法。2008年,因申报民族民间工艺师,我到北城了解刘国斌的情况,发现他有自己的雕刻工作室,有生产车间,摆放着做好的各种生活用具,如柜、厨、椅、茶具等,更吸引人的是各种木雕作品,如木雕《天地牌位》、《魁星点斗》、《九龙壁》、《百鸟朝凤》等,其工艺+分精湛,观赏性极强。他从1988年开始从亊木雕、和雕刻艺术。由于刻苦努力,坚持不懈,其作品深受欢迎,走向市场。他的作品《水烟筒》荣获83年第十六届全国旅游品展销一等奖;88年参加第三届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览,云南省共74件,其中本人有12件参展。同时,多次参加昆明“五小” 发明赛,并获奖。其雕刻作品《龙凤骨灰盒》受到销费者的欢迎,远销海內外,供不应求。其木雕工艺品获得专业人士和参观者的赞扬。虽然刘国斌因病于2011年逝世了,可我还记得他英容笑貌,记得我问他:“刘师,你这些雕刻作品太漂亮了,你是咋做出来的?”他不加思索地说:“当我拿起工具要做活的时候,我总想到雕刻是-门艺术,每件东西拿出来都要让人看到它的艺术品格。”他说出了艺术创作的真谛,这是有极高文化水平的表现。

        又如冯光祥,他的剪纸作品既有古代传说人物、文学名著人物,也有现代人物,并成为系列作品。如《金龟醉酒》、《把酒问青天》、《太白醉酒》、《杯酒释兵权》和《鸿门宴》等等,共百余幅作品,毎幅都有其时代背景和特定的情境,都有一个流传久远的故亊,他都能讲个头头是道,并对其人物加于评说。所见所闻,不得不为冯光祥先生的历史知识和学识折服。在现代人物题材中,冯光祥先生敢于表现重大历史亊件和人物。显著的是伟人毛泽东像以及十六幅系列作品《长征》,其内容包括“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其中不乏表现激烈战争场面的作品,且人物众多,如《飞夺泸定桥》等。作为玉溪人,冯光祥先生当然也不忘表现人民音乐家聂耳,在系列剪纸作品《聂耳》中,他抓住了聂耳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画面来创作,如《义勇军进行曲》、《聂耳还乡》、《还我河山》、《浩气永存》、《唤起民众筑长城》等十几幅。《长征》系列和《聂耳》系列作品让人观后深有感触,有一种自豪和震撼的感觉。这种自豪和震撼,可见冯光祥先生创作的意图十分明确,在展示剪纸艺术魅力中,告诉人们应该记住什么,而且每个人物他都能讲出其历史地位和故事。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文化追求,而他本人只有上过初中。

        2014年5月,因补照工艺师王文襄的照片,我到了九龙池,首先看到的是由王文襄雕刻的各书法名家书写的各种楹联、匾额,这是九龙池充满文化色彩的重要景色。进了他工作室,一股艺术气氛扑面而来,各界人士邀请他雕刻的作品摆满了屋子。王文襄先生正在聚精会神地伏案雕刻。虽然七十八岁了,可王文襄先生总是那么精神,充满智慧和儒雅气。他申报表上填写的“高中文化” ,可那扑面而来文化知识气氛,总让人感觉到这是一位文化水平高、知识渊博的长者,与我们常见的大学教授、专家学者并无不同。王文襄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勤奋攻读,酷爱书法、雕刻艺术。专攻石雕、木雕、瓷雕。用雕刀将各种字体、人物和动物,讲究风格情致。其中石刻画和篆字、隶书、楷书、行草等,秀媚清新,传其神态,美其形状。他先后为九龙池公园、玉溪高鼓楼、秀山公园、玉溪大河、出水口公园、昆明国际机场、丽江市委党校等雕刻各种题匾。不少文化界和社会知名人士纷纷请他雕刻,或收藏他的作品。玉溪人每天都可欣赏到他的作品,如玉溪大河畔天然巨石上创作《聂耳桥》(李岚清题)等27件石刻作品,九龙池公园雕刻了10余件作品,云南文学泰斗张文勋撰《玉溪九龙池碑记》石刻(赵云龙书)和木刻(赵翼荣教授书) 等。王文襄的雕刻工艺在省内也知名,如“昆明国际机场”题匾,昆明国际机场,在高2.6米,长12米,重80余吨的巨石上刻新机场建设碑记及省委书记秦光荣的讲话等, 共4500余字,得到撰写该碑文的书法家劳伟先生的高度评价。不少文化界、知识界人士都认识王文襄。云南大学教授先生常与、被誉为“云南雕刻第一刀”。这不仅是对王文襄先生雕刻艺术的赞誉,也是对他文化知识的肯定。

        在玉溪市人民政府命名的三批六+位民族民间工艺师中,百分之九十五都是小学和初中毕业,其中有元江县的木雕大师李元生、易门县的木雕大师尹长保、,云南省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李正权、江川县省级金属工艺大师陆培兴等。他们的作品都享誉四方,市场广阔,在群众和业界都享有很高声望,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创造,或者说是-道绚丽的文化风景线。

        民间流传着-句话:有文凭的不一定有文化,无文凭的不一定无文化。-切工艺活动都是一种文化存在形式,它们与藏在书籍中的文化不同,是动态的,需要人的创造。创造是文化的最高形式,工艺师们不仅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创造了适合当代人需要的文化。

                                                                                                                                    玉溪市红塔区文化馆   周丽